学历,大体上不外乎是本科、专科两类,后来随着百姓生活的改善和国家教育的投入,本科之内又多出了三本、二本、一本,再后来,一本内又分出了“985”、“211”。
我们人生的前20年,基本上都在一声声这些专有名词中度过的;学生以自己考上本科而不是专科而欣喜,家长为孩子考上一本而非二本、三本而骄傲,学校则以学生考上“985”的数量而自我标榜。
那学历到底有什么用?选调的资格、考公的门槛、招聘的需要等等。
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,不少人选择深造,读研、读博,以至于当“逆向考研”出现时,受到了不少的贬低和非议,细细想来,连“逆向考研”这个词本身,怕也是对考研的误解,似乎考研的目标就一定要强于自己的本科。
至于如何界定所谓的强于自己的本科,自然是按照上述的学校层次划分,殊不知之所以会有学校层次的区别,其本意在于高校科研能力的建设,而非学生能力的高低。
时至今日,一味提升学历的群体行动,已经模糊了大多数毕业生本来的选择。
为什么会有类似考研热的现象,有人说是为了躲避工作、有人说是为了自己的名校梦、也有人说是为了以后挣更多的钱等等。
在国家教育减负政策的环境下,考研机构的兴起像是战场上溃散大军当中一支依然挥刀向前的铁骑,而那铁骑手中的利刃,就是无数毕业生在考场上“求生、求胜”的希望。
至于工作,本来并不在这篇杂话的计划之内,但看到越来越多求职者0 offer的现状,还是想吐一些无意义的话。
应该有很多人都说过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,事实也的确是这样。但是当你的竞争者跟你平台竞技时,学历的差异并不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劣势(或者优势)。
曾认识一个同学,从未想过继续深造,入学伊始到大四毕业,很少见他能在学校待够两个月,只要有机会他就会一直尝试去各种领域实习。
在大三下学期大家都在为升学、工作而发愁时,他早就选好了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顺利转正。
这篇杂话的本意是想劝诫各位准备明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,厘清自己的思绪,做一个三五年内的规划,即便是“逆向考研”,只要城市跟学校的组合得当,有时也会比“异地985+不熟悉的城市”拼出更精彩的人生。
至于工作,痛苦的根源其实并不在我们这些打工者本身,但是多聊于大家也没什么益处,只是希望有空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,空出一些时间来,以免日后留下遗憾。
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260487815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angtuedu.com/xlts/9969.html